Think of Interview

去年,项目组事情比较多,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有些大,经常加班深夜,导致整体团队都很累,所以,急需招入小伙伴。 在之前的前端人员离职之后,增加开发人员越加紧迫。下面,整理一下面试的体会。

个人总结

参与的是技术面试,应试人员过来时会有一份笔试。当应试人员完成试卷时,我们才下去进行真正的面试。 我作为一个辅助的技术面试人员,主要是补充提问。

在面试的过程中,上级领导也给出了些不少的建议,指出改进的地方。

个人介绍

初期,作为技术面试,上来就会对应试人员进行题面的提问。 这里有个问题,忽略了人的基本属性。招聘进来的是人,一个需要参与团队的人,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技术机器。

个人介绍,通常可以提前准备,也可以没有准备。但无论如何,从中都可以看出应该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。或者,如果连这准备都没有,可以看出是否重要此次的面试。

在应试人员的自我介绍时,只需要简单的抓住关键点,了解其基本表达能力。同时,面试人员可以快速的浏览其做题的情况,在心里有个大概的提问方向。

笔试提问

前端的题面,包括js/css/jQuery的基础、算法、工作常遇到的问题等。

js基础,可以看出应试人员在开发过程中的细心程度,但通常工作之后的应试人员表现得都不是很理想,反而是实习生在答案上表现得优异。

做为过来人,是知道其原因的,也很容易理解。实习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各种面试,而还在工作的应试人员就不一样,他们需要完成正常工作中的任务。

需要找到一个基础很好,又有工作经验的人,也不是简单地找一个年限够长的在职人员。关键在于,应试人员是否有意识去注意使用中的细节。

算法,应试人员基本都不怎么样,反而是实习生会好些。前端的工作,了解需求,对接后端的接口,并实现设计人员的交互,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户体验。通常来说,后端返回的数据会避免过大的数据,以便于处理,致使前端的算法机能表现弱些。

在编程时还是需要注意细节,比如循环与零比较都是可以作为优化的点。现在编程中,习惯使用与underscode类似的lodash进行各操作,ES6也提供了较先进的方法,但最终还是希望有优化编辑的意识。

其中,令我好奇的是,有些人一直使用for循环,而不去寻找更为方便的underscore/lodash工具进行数据处理,这是不是也反应出一部分人对编程没有优化/简化的想法。

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比如如何避免附件缓存等,都是常见的问题。如果实在没有遇到,也是考验应试人员的一个点。但如果面试过程良好,还会话面时进行相关提问。

笔试提问,可以看到应试人员基技术基础好不好,还可以看到其快速理解力,及对题目回答的表达能力等。工作中,这些都是基础的。

话面

抛开题目,进入话面。希望看到应试人员几点:

  • 生活方面是否适合当前团队。

    应试人员是哪里人,现居住在哪里。作为一个开发人员,工作中可能会有些意料不到事情,是否可以快速反应并到场解决问题。

    工作肯定会有各方面的压力,通常是怎么释放的。工作之余有什么爱好,比如运动、聚会什么的,也是值得参考的。即使碰到对编程极度热爱的人员,通常也会喜欢听歌、看电影。

    是否结婚,有无男女朋友,对象的工作地点,这些也会对是否成功入职有一定的影响,所以也是需要考虑的。

  • 技术知识点是否是团队需要的。

    技术知识点太多,首先会在简历上做了一层过滤,这可以过滤大部分的不是团队需要的人员。

    另外,出于开放的原则,会对部分未完全匹配的简介给予面试的机会,希望能够找出优秀的人员。

    比如,工作中只使用过 AngularJS 或 VueJS,而现有的工作需求是 React,那么也会给予机会面试。毕竟,很多框架类的东西是相通的。但,没有 React 项目经验的人员,需要注意提问其掌握框架的大致时间,了解其学习、快速上手的能力。

    如果掌握需求匹配的技术,还需要深入的了解技术细节,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。

  • 理解问题能力

    理解问题,可以从笔试部分了解到。遇到些应试人员,在做笔试部分时就没有读懂题目。这原因可能是一时的疏忽,但本人觉得更多的是没有相应的知识概念,这点并不可耻,毕竟每个人的知识范围都是有限的。

    在话面过程中,我们也会提到一些技术或者其它的问题。通常,这些问题都是根据应试人员的经历来进行提问的,也有些关联性可能较远的问题,试图去了解到应试人员对熟悉领域中的问题是否有快速的反应能力,对不熟悉领域是否有解决和求知的欲望。

  • 正常沟通能力

    沟通能力,这是必须的,也是很重要的。

Comments